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年11月4日
标题:2025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
记者:许婧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许婧)11月1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东亚唐诗学研究会、韩国渊民学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日本广岛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协办,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25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硕博生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邀请了中、日、韩、越、泰、马来西亚六国共160多人参加,由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东亚唐诗学研究会会长查清华教授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人类文明经历了狩猎、农业、工业、信息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唐诗一度承载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整个记忆、描述与想象。但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人类想象、表现世界的方式变了。当前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更促使学术、唐诗学研究出现新的形态,也赋予了青年学子重要的担当和使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表示,唐诗学是东亚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由马茂元、胡云翼、陈伯海等前辈学者奠定基础,于2014年成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正逐步成为海内外唐诗学研究的重镇。真诚希望学界同道以本届论坛为契机,一方面继续深化东亚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加快学术理论与研究范式的创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传统文化现代传播、国际传播的新路径,让唐诗成为强化民族情感认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文化平台。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陈尚君受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委托致辞。他着重阐发了什么是东亚唐诗,唐诗在东亚是如何传播的?他举唐中期有题诗的长沙窑瓷器在当时全世界的贸易扩张为例,说明唐代的商业交往以及唐诗传播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而且具有一定的视觉性。他回顾了东亚唐诗学研究会从筹备到成立的过程,肯定研究会成立几年来成就卓著,成为中外不同学者积极参与的一项集体文化事业。最后转达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先生的发言,强调唐代文学、文献研究近年出现多方面成果,唐诗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形成新的热潮,学者应适度“预流”关注。
韩国渊民学会会长许卷洙指出,渊民学会与上海师大共同举办本次国际大会,意义非凡。朝鲜半岛自新罗时期,就通过献诗、遣唐使、设置科举考试制度等途径,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与文学交流,李白诗集、杜甫诗集等众多唐诗集传入朝鲜,掀起朝鲜学士研究唐诗、创作唐诗的热潮,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次韩国也来了很多学者参会。期待渊民学会与中国唐诗研究界持续深入交流,致力于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幕式安排了两场共8位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由上海大学董乃斌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朱易安教授和复旦大学杨焄教授担任主持、评议。
本次论坛从10月31日开始报到,为期两天半。会议的举办,使必威体育betway888专家学者及新鲜力量参与到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中来,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促进了唐诗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sh.chinanews.com.cn/wenhua/2025-11-04/14181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