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 汤诚:书香为契 共读生辉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0

■汤诚


尼尔·波兹曼曾睿智地指出:“自从有了印刷的书籍之后,一种传统开始了——孤立的读者和他自己的眼睛。口腔无须再发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来,读者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这一观察与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的论断“阅读乃属个人、孤独的行为”遥相呼应。然而,在这份孤独之外,上海这座城市却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演绎着另一重阅读叙事——以读书会为载体的共读与交流,在个体阅读的孤岛间架起连接的桥梁。

开埠以来的上海,始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随着出版业的勃兴、图书馆的建立和教育的普及,识字群体不断扩大,读书会这种由具有读书意愿的人群主动组成的非正式、相对松散的读书团体也在近代上海应运而生。

为何建立读书会?1917年《读书会之提倡》一文道出真谛,“或谓读书则读书已,胡以会为?斯言似也,而未尽读书之要。盖玉以攻而良,兰以湛而美,与其离群索居,德孤无邻,又孰若广集同志,互相切磋之为乐乎。知乎此,然则读书之会益不可少矣。”

读书会如何运作?草堂图书馆读书会“每月邀集会员开会一次,互相报告心得及介绍新书等。每年举行年会一次,报告经过情形,展览会员读书成绩,每年编印年报一册。”大夏大学预科同学的读书会“定每二周会员至少阅书一种,并开会时各报告心得,以资切磋”。青年会读书会“广罗上海数十百家书坊出品,择其优者推荐给会员”。一个名字不详的民间读书会,“每人负责一本,必须把所负责那本书的内容,尽可能无遗地了解,再在规定的轮流时间内,系统地报告出来,其他的人就随听随记笔记,像上课一样。这样几次之后,大家对学术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相互间的感情亦因得着这可贵的桥梁,变得更融洽”。

更令人称道的是,彼时读书会不仅涵盖青年和成年人群,在妇女儿童中也颇受欢迎。《妇女职业促进会会员读书会宣言》阐明其目的是“养成专门知识,扩充常识范围”,彰显当时女性求知的热忱。“上海县图书馆儿童读书会,加入会员达一百余人之多,每月集会二次”,预示着阅读文化的代际传承。

跨越百年历史,上海今日的读书会已蔚为大观,更加多元繁盛。运营十余年的思南读书会以“接续传统、理解当下、想象未来”为理念,已举办400多场活动,邀请包括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内的1600余位嘉宾,吸引了超7万人次读者参与,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

成立于2018年的陆家嘴读书会以“金融+文化”为特色,邀请500余位专家学者,借助直播、录播等技术手段,吸引了3000多万次线上线下参与,成为上海全民阅读的重要品牌。

除了思南读书会和陆家嘴读书会这样的知名品牌,由各类读书组织运营的众多读书会如同文化星座,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2025年1月,“梦想图书会”第二季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收官,吸引了来自上海16个区的148个读书组织报名,“十佳读书会”奖项的竞争精彩纷呈、激烈异常,展现出公众对社群化阅读的热情与创意。

硬实力使城市强大,软实力使城市伟大。如果说个人阅读是照见内心的烛火,那么读书会便是汇聚光芒的灯塔。从开埠初期的星星之火,到今日的燎原之势,上海的读书会传统不仅见证着城市的文化积淀,更照亮着通往卓越之城的精神之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位爱书人都是持灯者,每一次共读都是文明的传递,而这,正是上海最动人的文化密码。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04-21&id=430880&page=11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30880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