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2023年12月5日
标题:要正视现代化发展对劳动幸福的双重影响 第八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上海举行
记者:魏小潭
12月2日,以“劳动幸福·人类发展·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此次论坛全部在线上进行,吸引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主会场截屏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党委书记贺朝霞教授主持。
贺朝霞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筹备情况及议程安排作了介绍。
张志丹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表示,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是必威体育betway888劳动的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学及跨学科研究的全国性?型?端学术论坛,其研讨成果具有重?理论和现实意义。张教授表示,劳动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劳动哲学研究还是劳动教育等劳动问题的研究,都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要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用劳动筑梦以实干,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指出,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长期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学术的宗旨,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张教授以美国外交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博士的生平为例,紧扣本次论坛劳动幸福、人类发展和现代化这三个关键词,对劳动幸福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实现真正的幸福必须通过劳动来实现,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现代化的程度,归根结底只能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当中获得幸福。
晏辉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在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肖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石教授、吉林大学吴宏政教授、天津大学宋建丽教授、华侨大学汤兆云教授、河北大学黄云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先后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晏辉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肖巍教授围绕数字经济新业态与体面劳动的两个要领,对数字经济与体面劳动展开了论述。肖教授认为数字经济催生大量新业态的问题。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权重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数字技术正外部性构成产业化新高地和话语权新手段,新业态正在大幅度重组资源要素,重塑经济结构,数字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也明显大于拥挤效应。对此,肖巍提出可以从不断强化适应新业态的数字技能这个劳动者内在即自身的角度和注重新业态形态的维权能力即劳动者外在的角度这两个要领具体展开。
李石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李石教授讨论了数字经济中可能加剧人们之间不平等的诸种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建议。李教授认为在数字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工智能的普遍使用将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潮;数字社会的每个人都是数字劳动者,他们提供免费的数字劳动并催生了巨大的数字资本,平台企业通过数字资本获得巨大的利润;零工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不清,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数字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形式加剧了人们之间的不平等。李教授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及时地调整制度设计,争取对数字经济进行有益引导和有效规范。同时,为了维护分配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还应加强对数字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失业救济,制定涵盖零工群体的劳动保障法规,针对数字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出台相关处罚措施,并通过数字税等制度手段促进人们对于数字经济利润的分享。
吴宏政教授作主旨报告
吉林大学吴宏政教授围绕劳动创造世界历史这一论断,分析了马克思必威体育betway888世界历史的观点,对人类应该站在世界历史之外来观察世界历史,还是应该站在世界历史之内来观察世界历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马克思与以往的哲学家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有着根本的区别。德国古典哲学是唯心论哲学,在世界观上坚持唯心论立场,即世界的“本体”是“绝对精神”或上帝。而马克思则相反,明确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唯心论世界观,提出整个世界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的论断。也就是说,人类不是站在人类以外的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立场来审视世界,而是站在世界历史之内审视世界历史。此外,吴宏政表示人类可以凭借劳动活动的能动性,改变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或进程。因而,人类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世界历史。但人类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和劳动活动,先行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此外,还要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
宋建丽教授作主旨报告
天津大学宋建丽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下正经历着直接物质生产向智识生产的转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广泛地介入人类生产生活,并对人类生产生活进行全方位塑造,人工智能之于劳动解放的意义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一方面,人工智能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一光明前景为未来的人类生活带来无穷想象。但另一方面,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劳动的自主性悖论、时间性悖论、意义悖论同样表明,人工智能之于“劳动解放”,并非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在人工智能的解放前景与不确定未来之间存在深刻的鸿沟。宋建丽表示,如果说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为西方左翼学者反思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新形态提供了可分析的概念工具,那么,回应人工智能时代是否会带来劳动解放,或者说带来何种意义上的劳动解放,同样需要我们再次回到马克思的“一般智力”范畴,对人工智能之于劳动解放的意义予以多重维度的思考和回应。
汤兆云教授作主旨报告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华侨大学汤兆云教授阐述了农民工相对贫困的现状及分布情况,并对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影响和代际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依据相关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有陷入相对贫困状态的风险,但不存在严重的极端贫困问题;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相对贫困状态较为严重,且表现在教育和健康贫困指标上更为明显;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农民工陷入相对贫困状态的可能,其中社会声望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相对贫困的程度。这一调研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通过费舍尔组合检验法进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分析发现社会声望对老一代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更高。他期待这一研究能重新审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摆脱相对贫困的作用,为“后扶贫时代”农民工增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实证依据。
河北大学黄云明教授围绕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域看待数字劳动的原因、数字劳动的产生对于社会伦理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主张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强调一切社会现象从物质生产劳动出发,并且把物质生产劳动理解为发展的过程而非一般概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就是把一切社会现象都纳入到物质生产劳动的发展历史当中去认识。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把它纳入马克思所讲的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发展的一般历史当中认识,能够更清楚准确的把握数字劳动特点,甚至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他还认为,与传统劳动相比,数字劳动的生产方式具有超时空的特点并使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使物质生产劳动与消费、生产劳动与休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最后,黄教授指出作为伦理学的学者更加关注数字劳动的产生对于社会伦理生活的影响。在这一部分,具体分为数字劳动对劳动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影响、数字劳动对劳动与资本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影响以及数字劳动对劳动者的家庭伦理关系产生的影响。
何云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在题为《现代化发展与劳动幸福关系冷思考》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要正视现代化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过程中竞争扩大化趋势对劳动幸福的双重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现代化对劳动幸福的有利和不利双重影响的问题,尤其是社会过度竞争的问题,需要后发展国家予以正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运动趋势,每个国家都会卷入其中,因此不是要不要现代化而是不得不现代化以及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而现代化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劳动幸福,另一方面也会引发许多现代性问题,产生“现代不幸福”,对劳动幸福构成负面影响。比如,加速的劳动现场对劳动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不同现代化进度可能引起劳动领域之间的不公平感和幸福程度差异加大;科技化会给劳动者带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甚至无望感;过度的商品化和金融化在劳动中表现为诚实劳动产生的财富和劳动成果所占比重下降;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容易关注显示度高的社会生活条件,而轻视甚至忽略劳动发展维度、劳动解放维度和劳动尊严维度的劳动幸福。何云峰教授认为,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对劳动幸福的双重影响,原因很复杂,涉及到治理、认知、心态、价值观许多方面。特别是,还可以探寻其特殊的社会根源。从社会根源来说,主要是因为社会领域的过度竞争甚至人为挑动竞争,可能极大地不利于劳动幸福提升。为此,需要在坚守伦理精神的前置条件下做到规制先行;要秉持敬畏精神,使现代化引发的重新建构能够对现有建构有基本的尊重和庚续;要弘扬反思精神,加强自我管理,调整好劳动心态;还要以人本精神为基础,实现一场价值革命,走向后物质主义,强调幸福至上。何云峰特别强调,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重适度的竞争,给同一劳动单位内部设立竞争限度,将合作精神放在更加重要的管理高度,用平等对待每个成员的“家长”伦理引导相关的劳动制度;此外,还应该加强竞争教育,合理竞争,反对竞争泛化,竞争本来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法则,人类应该更加强调合作。
主旨报告结束后进行了青年优秀原创论文获奖颁奖仪式,本届论坛征集到论文150余篇,经专家组匿名评审,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0名。
青年优秀原创论文获奖名单
下午,第八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分设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在分论坛中展开了全?位、多视?的学术探讨。
第一分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惠珠教授主持,与会的专家与学者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涉及到的论题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劳动观革命及其革命、马克思时间观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抽象劳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哲学性、劳动的二重性以及对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间关系的思考、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以及对毛泽东衡山农民运动考察实践的文化底蕴的讨论。最后由高惠珠教授对大家的发言做出了总结,并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第一分论坛合影
第二分论坛由上海城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文越副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劳动幸福与现代化发展”展开研讨,既有深刻的理论性,也有丰富的现实感。具体包括:马克思劳动幸福、劳动正义、劳动分配、劳动伦理思想,习近平劳动观、劳动幸福观,大力弘扬辛勤、诚实、创造性劳动理念,还涉及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民生保障、数字劳动、资本现代性批判、中国式现代化等现实热点话题。最后,徐老师总结表示,学者们的研究还可以做出必威体育betway888拓展,与西方学者对话,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关照新的劳动形态,立足中国立场,为实践贡献理论的智慧。
第二分论坛合影
第三分论坛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冰娥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们主要围绕“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展开主题研讨。涉及的问题包括: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育、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及方式、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劳动教育、日常具体劳动的道德情感养成、中小学以及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等。最后,学者们形成一致意见,新形势下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要从理论层面着手进行学理性分析,更要注重劳动实践,优化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第三分论坛合影
第四分论坛由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全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科技发展与当代劳动新现实”展开研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伦理学角度讨论了数字经济和数字劳动的新现实以及如何解决新时代劳动面临的新问题。具体而言涉及智能时代的精神生产、数字时代人的自由时间、数字劳动、情感劳动、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和调试路径、技术理性以及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等问题。最后,会议主持人沈全教授总结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确实使劳动形式发生新变化,更新了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今后需要我们从多学科角度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上述问题。
第四分论坛合影
本届论坛历时一天,围绕劳动幸福、人类发展与现代化三个关键词展开热烈讨论,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使现代化朝着促进劳动幸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把握当代劳动新现实,激发全体人民的劳动热情,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类自由发展。
本次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发起,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城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共同承办。
链接地址:https://www.shedunews.net/detailArticle/23065420_30597_dyjy.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