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编者按】在农历庚子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多个省、区、市,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疫情还在蔓延,疫情防控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这场阻击战注定是一场大仗苦仗硬仗,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着力营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党建网微平台推出系列评论,今天推出第十五篇,敬请关注。积极构建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特约评论员张志丹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到来,裹挟着人们对17年前非典的余悸,如再一次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在春运期间以武汉为中心向各地蔓延。这场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连动着国际社会的反应,并于1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列席“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些讲话为打赢
  • 作者简介佟亚洲,政治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媒体政治学、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面对重大疫情,党和人民永远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在疫情防治的关键时刻发表的重要指示。讲话提出要“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这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总体战”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的讲话精神,可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战胜疫情的行动理念,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秉承科学防疫的制度规范、转变好非常时期的工作作风、整合好疫情防治的全面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蕴含的人民情义,不仅是战胜当前疫情的工作指导,更是实现中国之治的战略遵循。人民第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以疫情防治为着力点,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危急时刻彰显初心和使命,分清轻重缓急,认清从何而来。我们以“人民第一”的两层含义来领会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威体育betway888人民第一的重要指示精神。首先,强调人民应放第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周中之,男,1952年3月生,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优秀教师(2014),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009),中国普通高校两课“百佳”教师1997),上海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1996),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年),上海市育才奖(2012)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上海市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经济伦理、思想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论文100余篇。论点曾多次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人大复印中心》等全文转载。出版著述《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等10余部。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c3NjkxMQ==mid=224748
  • 作者简介贾淑品,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并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一、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现象的忧虑每一次大型突发事件的爆发,对政府公信力都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澳洲山火、武汉新冠肺炎、西藏地震、湖南禽流感,2020年好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魔幻世界的大门被悄然打开了。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由武汉继而席卷全国,当全国确诊人数一再飙升,当湖北一线医生在奋力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网络上看到的却是各种武汉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案例。当一个个政府官员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时候,也是政府因为公信力缺失被质疑、被谴责、被拷问的时候。政府“公信力”
  • 【编者按】此次新冠肺炎病毒使整个中国开启了生死竞速的战役。但像上海师范大学张永超副教授思考的,需要拯救的不仅是为病所侵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把此次病毒的入侵当做一双眼睛,甄别世间百态,以为后事之师。在生死之间逾越生死,使勇气化为希望,使良善值得追寻。“你”若还在多好!——这才应是社会应努力的目标。谨以此缅怀为此次抗疫付出生命的勇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永超一、“毒”来“毒”往纵观本次病毒的缘起,总的来说有三种说法:野味谈、阴谋论、泄露说。但实事求是的就目前态势而言病毒的真实起源尚未得到某种确凿而必然的链接,因此于笔者而言对于所谓的“三种起源”说法的来源更值得思考。最早流传的说法是病毒源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野味宰杀而导致的感染,加之病毒变异,由此引发人传人,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各种野味集锦流传,让人目瞪口呆,原来“舌尖上的中国”还有这种在“野”史,甚至比莫言《酒国》里的“特宴”更活灵活现。只是,无论是否吃过“野味”,这些“野”史所载大都令人“倒胃”。再后来,听说与“吃蝙蝠”有关,诅咒有了对象,似乎便骂的义正辞严。只是,我很好奇,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蝙蝠物种生命体的一部分,两者相安无事,为何就找上人了
  • 1911年,哈尔滨鼠疫暴发,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作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中国古代对传染病肆虐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认识,有着一个艰辛的过程。其实有文字记录的3500多年来,疫病的流传成百上千,疫病的种类各式各样,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的历史。我国有文字明确记载的疫病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中有“疾年”的说法,大概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战国时期,疾病流行已很多见,赵国和秦国等地多次发生大疫。人们已经认识到“四时皆有疠疫”,疫病是“气不和之疾”,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麻风等传染病。疫病流行,“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逸周书·大聚篇》),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一般来说,疫病往往是动乱和战争的产物,越是社会混乱时期,疾疫发病率就越高,为害时间越长。相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虽然疫病仍会发生,但只要有正确得当的救灾抗疫措施,疫病流行的频率就低,规模有限。东汉末年,大疫一场接一场。桓、灵、献三帝共70年,比较大的疫病流行有16次之多,其中好几次是全国性的大流行。曹植《说疫气》谈到建安22年的大疫时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魏
  • 众所周知,当今的日本是医疗发达国家,已有本庶佑、大隅良典等五名学者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在日本的历史上,医疗技术和防疫水平曾长期落后。奈良时代天平七年(735)由朝鲜半岛传入的天花疫情曾使得执政的藤原房前四兄弟全部感染死去,朝政几乎瘫痪,《续日本纪》记载“公卿以下天下百姓,相继没死,不可胜计。”在宗教盛行的前近代,作祟的鬼神邪气被试作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僧侣和神官的祈祷是比看病吃药更普及的治疗手段。当时人们认为流行传染病天变地异的一种,当疫病流行之时往往需要更改年号,中近世之内(约12-19世纪)141个年号之中共有25个与疫病有关。江户时代以后,日本的医疗水平有所提升,全国各藩有14%设立了医学校,各藩藩校中有22%设置了医学科。但此时的日本却开始逐渐面临全球化所带来的新型传染病的挑战。因而,大航海时代以后的江户时代,传染病的流行也体现出了全球化的特点。《虎狼痢治准》全球化带来的霍乱疫情江户时代传染病众多,流感、麻疹等都多次爆发。1729年横扫俄国、德国、瑞士多国的流感传入日本,于1733年六至七月在日本全国流行开来。江户仅一个月死者就高达八万人之巨,尸体无法收敛和火葬,满街尸
  •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泽龙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受着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涉及重大医疗公共安全事件危机的挑战和考验。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战“疫”,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第一时间共享病毒基因组序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青年党员是网络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重要传播者,更是父母长辈眼中可靠的信息来源者。面对谣言,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和态度更显重要,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疫情防控战争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正在不断兴起,在手机、微博、微信、博客几乎人人拥有的时代,信息渠道的来源多元化,不再是只有官方媒体一种。个体所谓有图有“真相”的发布可以经由互联网的传播而不断放大,甚至跨越国界。此外重大公共安全危机本是小概率事件,但因为牵涉到生命安全,且忌惮于病毒的传播方式,人性中自有的焦虑和恐慌逐步蔓延。为了躲避被这种被病毒传染的概率,就更愿意相信一些似乎有理的谣言,比如网上盛传的板蓝根、泡腾片等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等。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叠加滋生了谣言产生的土壤,提供了谣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