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 朱军: “City Walk”如何赋能城市文脉新妆容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10-28浏览次数:141

       近年青年人中流行的“City Walk”指的是一种以徒步探索城市的休闲方式,相比于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出游、打卡旅游景点的“特种兵旅游”,它更强调慢节奏、沉浸式的城市漫步。人们用脚步建立起与城市的深度链接,对城市空间、肌理、环境及其历史文脉的更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底蕴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集中体现了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更好地成就人民的梦想,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向往的“人民城市”建设理念。
      
       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并且注重探索年轻世代的审美心理,打造历史文脉的新妆容,是当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不应忽视的是精神高地与城市文脉的联结,挖掘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独特历史内涵的区域。譬如上海通过提炼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街区保护注入历史之魂,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复兴中路和重庆南路上有早期的红砖墙、外廊建筑,有法国、英国、奥地利等西方地域风格特色的居住建筑,还有装饰艺术风格和当时刚兴起的现代主义风格。因其独特的区位、良好的居住氛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上海历史街区曾吸引了大批军政官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入,成为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和众多上海名人活动居留的场所,因此该街区洋溢着非常独特的人文气息。这个价值应该对海派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地历史研究和价值分析,提炼街区历史文化价值,集中展现上海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以各种类型的居住类历史建筑为主体,我们可以建构起丰富、完整、可漫步的街区风貌。
      
       西方学者曾以英国约克镇为例,研究了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先导问题。认为应通过街区的艺术装置、历史建筑、庆祝活动、纪念品销售来让游客感知历史街区的遗产价值,从而促进休闲和消费活动。近年来,国内历史街区通过引入艺术创意产业,让一些艺术家进驻创业等模式,获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一开发模式又不完全是创意园区模式,而是追求原生空间格局与环境风貌的还原,通过保留原有居民,从而原汁原味保留街区原有的生活形态。譬如上海安福路、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必威体育betway888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在不经意间跳入视线。
      
       城市历史街区中建筑的价值可归纳为八个方面: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城市文脉价值、建筑价值、历史价值和场所感价值。城市文脉成为贯穿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其他价值的核心价值。增强文化地标与城市文脉的联结,筑造网络时代可阅读、可漫步的建筑与城市,应该做到集不同价值于一身。以“网红书院”——上海徐家汇书院为例,城市空间集合了博物馆、图书馆、旅游咨询中心,也将建筑可阅读联盟等社会组织的内容纳入进来,在图书馆的功能上叠加了必威体育betway888文化和旅游要素,令图书馆成为一个文旅融合的复合载体、一个历史文脉的“套盒”。在这一“文化套盒”中,书院既是图书馆,也是公园、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成为市民游客了解地方历史的窗口,乃至跨越东西文化的文脉走廊,凸显城市开放、包容、求真、务实的精神。
      
       城市景观本身是一个庞杂的叙事体系,包含了无数的主题和故事,人们既可以远远地欣赏,也能以触摸和互动的方式进行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在数字经济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中,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倾听,而倾向于直接地发声、行动,甚至富有创意地表演。因此,追求个性化、可得到及时反馈的优质内容以及自主性、参与性的体验方式,正成为数字时代城市景观的最主要特征。譬如青岛市南区提出“光影市南”的概念,并在老城区打造了“光影中山路·活力上街里”项目,将数字技术与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被誉为“中国首个城市历史街区元宇宙”。此外,短视频、种草社区等新媒体极大缩小了小城镇和大城市间生活方式上的差距,一种被称为“反向出游”的新理念悄悄兴起,这让偏远的、缺少商业开发的“冷门目的地”也能吸引特定偏好的人群纷纷前来“种草”。譬如东北小城鹤岗成为另类旅游目的地,而螺蛳粉等地域化食品催生了“打卡柳州”的旅游热。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需要必威体育betway888从文化遗产的高度去要求,更加强调公众的参与性,突出交互性、跨媒介性等新特点,关注历史街区的真实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随着对城市历史街区研究和开发的深入,保护和开发的模式势必将多样化和个性化。此外,中国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和现状不尽相同,在保护和开发的手段方法上不能照搬模仿,这是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City Walk风潮”提示我们,将城市精神品格融汇文脉,构筑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方式要从多角度去寻求,运用历史、艺术和数字化等多重手段赋能城市文脉,在历史记忆与遗产活化、城市共建与认同归属、共治共享与主体参与等层面,提供多样的美学方案,不断丰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内涵。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链接地址:https://info.whb.cn/mobile/2023-10-28/19602/detail-86660.html?timeTemp=16984570132661268&ys=7&timestamp=1698636122480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