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 | 郭力源 李会杰: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应该如何休闲?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8-07浏览次数: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体系的健全,文化产业的腾飞,以及休假制度的完善,休闲已成为国民生活是否美好的重要评价标准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使休闲空间被极大压缩,严重限制了人们的休闲选择。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依然影响着国民的休闲生活。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国民休闲生活面临的挑战

就休闲空间而言,休闲空间是决定人们休闲选择和休闲质量的关键因素。据《中国国民休闲发展报告(2019)》(下文简称《报告》)显示,城乡居民休闲半径不断扩大,中短途距离休闲占比大幅提高,旅游和郊野游憩已成为城乡居民,特别是退休居民的重要休闲选择。而常态化疫情防控意味着人们的休闲半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疫情防控成为人们恢复正常出行,判断是否要前往旅游地和休闲场所需要考虑的基本前提。就休闲方式而言,据《报告》显示,诸如购物、吃饭、游乐场等“消费购物类”休闲活动占国民全部休闲活动的40%。尤其是“首店经济”的爆发和网红店打卡的兴起,更说明了消费购物类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休闲方式。但常态化疫情防控意味着,人员聚集性休闲方式和空间密闭类休闲方式应得到科学管控,这不可避免地对国民的基本休闲方式造成影响。

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国民休闲生活转变提供契机

万事皆有两面性,常态化疫情防控亦是人们反思休闲生活,转变休闲理念,提升休闲质量的契机。首先,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人们转变休闲即放松享乐的理念,使休闲成为自我发展的契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人们拥有相对较多的独处时间。如何使其不成为人们的负担,而成为人们持续拥有“畅”体验的机会,就需要人们学习必威体育betway888的休闲技能,进行深度休闲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放松娱乐。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以及进入常态化以来,互联网、高科技与休闲加速融合,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展览,出版单位上线的数字资源,各地图书馆开展的公开课线上服务,这些都为人们更便捷地使用优质休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不断提高自身休闲技能,有效使用各类优秀文化资源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国民休闲生活的应然样态之一。

其次,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人们转变休闲即物质消费的错误理念,使休闲成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契机。从上文数据中可看出物质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的基本休闲方式,而休闲领域的这一物质化现象早已是学者们批判的焦点。因为,它是给人带来愉悦感持续时间最短,却给自然带来伤害最大的一种娱乐方式。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提醒着国民,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被物质包围的“满足感”绝不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探索自然之美并由此使内心得以塑造才是真正的休闲。因此,理性休闲消费,从而达至生活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国民休闲生活的应然样态之二。

最后,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人们转变休闲即工作从属的错误理念,使休闲成为创新创造的契机。创新创造之所以是休闲的重要属性特征源于其是在自由意志支配下,人们在自由时间内对自我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然而,当前休闲被误认为是从属于工作的无关紧要的时间,因此,对其选择往往具有盲从性、随意性。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国民休闲空间和方式的挑战,为国民提供了重新思考自身兴趣、特长,及其与工作关系的外力。与此同时,这也为休闲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绝好时机。因此,合理配置休闲时间,发挥休闲对人创新能力的激发功能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国民休闲生活的应然样态之三。

抓好转变契机是应对休闲生活挑战的关键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给国民休闲生活转变带来的契机,使休闲指向美好生活绝不能仅仅依靠人民自身对休闲本质的自觉认知,还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推进的联动模式,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人们休闲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体制保障。首先,各级政府应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必威体育betway888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本遵循,尽快形成符合各地人民休闲需求和地方休闲资源特色的工作细则,从个人防护要求,公共场所消杀标准,室内休闲娱乐场馆限流执行规范等各个方面为人们“敢休闲”提供安全外部环境。其次,政府应在充分重视休闲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本价值前提下,继续推进公共文化事业体系不断完善,为休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人们“能休闲”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富的休闲资源和自由时间。最后,政府应提出休闲的数字化发展规划和休闲教育体系建构的具体意见,在引导休闲供给方推动休闲的数字化革命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结构、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关注人的休闲能力培养,为人们“会休闲”提供多元供给体系。

作者:郭力源,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会杰,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链接地址:http://www.rmlt.com.cn/2020/0807/589468.shtml?from=groupmessage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