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为受表彰代表颁奖。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杨德广,男,1940年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耄耋之年的杨德广心怀大爱,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他卖房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捐资助学逾600万元,累计帮扶学生超万人。他发挥老校长示范引领的作用,发起多项慈善助学活动,以“扶智”“扶志”的方式帮助西部12个地区的困难学生近万人。他坚持活跃于教育一线,连续25年为青年师生上党课,退休后多次奔波于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力量。“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这是杨德广的人生信条。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内,提及杨德广老校长,教师们常念叨的是他的许多称号——“干实事的校长”“绿化校长”“平民校长”“自行车校长”。在学生们心中,他则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良师益友”。10多年来,由于卖房凑款助学的义举,大家又送给他一个新称号——“慈善达人”。不仅如此,杨德广教授还参与了高等教育学的创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探求真知、辛勤耕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份神圣职业的深刻含义: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2010年2月,杨德广决定建立“杨德广帮困助学基金”,资助自己小学、中学和大学母校的困难学生。2014年,杨德广发起成立“阳光慈善基金”,主要资助新疆、西藏、青海等12个西部地区的部分优秀贫困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鼓励他们勇敢追求高等教育,让他们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多年来,众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纷纷加入这项公益事业,捐赠累计金额超800万元,资助近3000名西部地区学生,其中超90%的受助学生均考取大学。“阳光慈善基金”不仅为西部地区贫困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全社会范围内传递了关爱与温暖。
2025年5月,学校设立“杨德广励志奖学金”,由杨德广捐赠的1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优秀师范生。
作为学校关工委讲师团的成员,他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传思想、传精神。他还积极投身于老年教育事业,参与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乃至全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作贡献。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