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际著名学者、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岭南大学环球中国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荣休教授蔡宗齐先生,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东亚唐诗学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之邀,做客必威体育betway888:“东亚唐诗学讲坛”暨“人文大讲堂”,为在场师生及在线数十万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从唐诗新研到中国文论内在体系之发覆》的精彩演讲。
演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报告新著《唐诗所以然》。蔡宗齐先生指出,该书系其数十年治学、教学积累所得,拥有双重“纵横”结构,即材料组织的纵横(通过按时序组织选诗,找出不同时期、不同诗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将诗歌分为律诗、绝句和古诗三类,深入分析不同诗体在表达特定主题上的优势与劣势)与方法论的纵横(注重时间上的对话,继承并创新古人的诗话传统,探究诗歌形式如何增强审美体验;视野扩展至世界文学批评和跨学科研究,通过现代语言学的视角,揭示近体诗的艺术奥秘),旨在通过“纵横”交错的方法,编织出一个庞大且多层次的唐诗解读网络,以帮助学者、读者在微观与宏观的视野中互动,跳出“就诗论诗”的窠臼,真正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树林。
全书精选72首经典唐诗,对律诗、绝句、古诗三种体裁进行对比分析,系统阐释不同诗体的形式特征与艺术特质;且创新性地将诗歌划分为13个主题类别,通过同主题作品的对比解读,以清晰呈现闻名的诗人们在题材处理上的独门绝技。讲座中,蔡宗齐先生还通过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及李商隐《隋宫》二诗的细致解读,详细阐释了唐诗在字法、句法和篇法上的精妙运用,揭示了这些诗作“所以好”的内在肌理,最终令人信服地诠释了唐诗创作的艺术规律。
第二部分为报告新著《中国历代文论评选》。蔡宗齐先生指出,该丛书力图以原创的理论架构(即在修正M.H.Abrams、刘若愚先生的中国文论概念模型的基础之上,将中国古代文论内在体系概括为一张三棱锥图,其中既包括了作品、作者、读者、宇宙等传统文论四要素,更涵括了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及数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西方文论所忽略的、但在中国文论中广受关注的关系)、全新的文论资料库(如收入不少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的文论资料),配合以类相从的体例、系统性文献编号、人名及书名索引,以体系性、脉络性地呈现中国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
蔡宗齐先生指出,《中国历代文论评选》现已出版三册(《文学论评选》《创作论评选》《理解论评选》),不久将出版《审美论评选》。此外,与《中国历代文论评选》相配合的尚有《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及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等系列专著,既相互独立,又各有侧重,它们可共同阐释中国文论的内在体系和联通当代与西方的丰富理论内涵,并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跨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和资料参考。
讲座结束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宋莉华、吴夏平、纪建勋、朱军、宋丽娟、徐樑、刘畅、黄鸿秋等与谈人参与了讨论。陈引驰教授指出,蔡宗齐先生勤勉治学的精神、宏阔的学术抱负、理论和方法的高度自觉、新著的体大思精,令人深感钦佩。其他与会学者也充分肯定了蔡宗齐先生数十年努力沟通中外学术界,主持国际重要学术项目,主编多种中英文学术期刊,向英文世界读者持续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学遗产的努力。
东亚唐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教授指出,蔡宗齐先生深造自得,此前发表的诸多论著已引起中外学界广泛关注,今次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综合运用西方现代文学、语言学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解读唐诗,建构自具特色的中国文论体系,新人耳目,其后续研究尤其令人期待。
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贺副教授主持,同时通过“岭南大学蔡宗齐老师”微博、“近代学术”视频号、“上海古籍出版社”视频号、“上海古籍出版社”抖音号、“东亚唐诗学”b站账号(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官方账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全网近26万观众在线聆听了这一讲座,并参与了互动交流。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