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8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人类历史重大理论问题话语体系建设”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协办的“20世纪以来的中外史学理论及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必威体育betway888: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召开。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历史研究》《光明日报·世界史版》《史学月刊》《史林》等刊物负责人、专业编辑、相关新闻媒体记者相聚一堂,线上与现场参会人员达300余人,会议正式代表90余人共提交论文73篇。与会代表围绕着唯物史观与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的现代转化、20世纪以来域外史学理论及话语体系的流变、以及20世纪以来中外史学交流与话语体系建设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相互评议和学术交流。
在会议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于沛研究员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流溢的大会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并提出了希望。20世纪以来特别是今天21世纪最初的二十年,是现代历史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世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文化史、微观史、情感史和环境史异军突起,大大推进了国际史学在广度深度上的发展。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实践的关联、从中外史学文化交流的现状与未来、从中国特色三大学术体系的建设要求看,20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理论及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则显得非常必要和具有意义。开幕式由必威体育betway888:世界史系梁民愫教授主持。
在第一阶段大会主题报告阶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广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于沛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吴英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徐国利教授等六位专家学者,分别在现场、线上作了专题报告。大会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副主编焦兵先生担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华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陈勇教授担任评议人。
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是会议小组专题发言与交流时间。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唯物史观”、“空间、话语与历史书写”、“中东史学:民族性与现代性”、“传统、知识生产与范式转型”、“情感、艺术与叙事”、“历史记忆与历史表现”、“学术网络与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与社会”、“民族、地方性与全球性”、“历史学的跨界”、“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哲学的未来”等十二个重要议题与关键词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相互评议。
28日下午上半场,会议第二阶段大会主题报告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晓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施诚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邓京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全球研究中心岳秀坤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陈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黄艳红教授等七位专家学者在现场、线上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必威体育betway888:世界史系裔昭印教授担任大会研讨主持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刘爽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担任评议人。
28日下午下半场是大会总结与闭幕式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副主编、世界史系教授洪庆明主持。在十二个小组代表逐一做了小结汇报之后,梁民愫教授对会议研讨与交流进行了简要总结,认为这次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表了研究新成果,增进了学术友谊,贡献了思想智慧。就大会主旨和基本目标而言,会议既是进一步研讨和交流这些年来国内外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也试图借助世界史学科研究的新契机和新时代,从史学理论的反思与史学实践的深度上,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特别是话语体系建设和历史学的繁荣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学术时代与社会语境中,本次大会专家学者的论题丰富多元,研究视野宽阔,论文质量较高,学术交流富有价值,既有传统研究领域的延展,也有对历史知识合法性、史学意义及历史当下性的反思,这些无疑有益于历史学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与重新认识。“20世纪以来的中外史学理论及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美好愿望和浓烈愿望氛围中完满结束。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作者:范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