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俞晓夫:“清醒”的画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02浏览次数:1952


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4月29日 07版 文化娱乐新闻 版面头条
标题:俞晓夫:“清醒”的画笔
记者:李君娜
转载:金鹰网 解放网 华龙网 凤凰网 21CN网 人民网等





《一个共和理想的殉道者——纪宋教仁先生轶事》



《爱因斯坦在上海》

        “画家未必得是思想家,但肯定要是一个思想者。 ”

        和许多画家注重“画笔”不同,油画家俞晓夫更重和画笔无关的“思想”。 30年前,他创作的油画《我轻轻地敲门》参展第六届全国美展。画中,任伯年、吴昌硕等四位海派画家姿态各异,但有着相同的落寞神情,他们四人及画面中那只竖起耳朵的小猫,将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方向——躲在画外的画家“我”正在敲门。尽管作品落选那届美展,但这幅充满人文精神的作品,后来几乎成为所有全国性大型画册的必选之作。俞晓夫自此声名鹊起。

        三年后,他的油画《一次义演》再次让美术界眼睛一亮,作品以流动的意念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此后,他又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带有鲜明思辨性的油画作品。俞晓夫称自己是“写实”画家,因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关照。他说:“时代越来越浮躁,画家需要‘慢’一点、‘实’一点。 ”

        白驹过隙,年过花甲的俞晓夫将要“复出”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此前,俞晓夫已经担任了上海刚泰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俞晓夫说,他希望借助社会优势力量,促进美术人才的培育,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他也坦言,想在人生最后一个奋斗阶段,在他所擅长的历史画领域带来一些积极作为,并借此平台发扬海派艺术的影响力。

        多年前在画外“敲门”的画家,如今将带领必威体育betway888人走进艺术大门。

        历史画应担当起“启蒙”性

        记:上师大美院将建立一个青年画家培训基地,主要致力于哪些方面?

        俞:主要想把历史画的大旗树起来。当代艺术进入快餐式的网络时代,艺术也开始呈现一种畸形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历史画应该完成一种使命,有点类似文艺复兴的功能。历史画的难度大,集传统绘画和经典绘画于一身,它对当下的艺术创作及大专院校艺术教学的无序化应是一帖清醒剂。在大学建立历史画创作基地,也许对美术界会有一些好的作用。这个年代,不缺快,也不应求快,应该求慢、求稳妥、求更精致一点,历史画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历史画在理论上阐发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意义,还有必威体育betway888人文意义。

        中国经济腾飞到现在,需要有人去承担一个新的的启蒙。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这也是我进入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个主要工作方面。而且得到了刚泰企业的支持。教学和企业的健康结合,可以产生一个巨大的产学研的收获。企业本身也有收藏文化的任务。作为大学,也有开门办学的需求,社会上的润滑剂越是充足,产学研也更有动力,更有效果和成绩。

        记:从字面来看,历史画是画过去,但我们活在今天,历史画应该关照今时受众的美学意义。

        俞:画任何过去的东西,都是为了今天。历史画应该具有现实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中国目前的历史画还不完善,可能会呈现过多的政治化倾向,导致其失真或过多的说教化。俄国苏里科夫曾创作《近卫兵的早晨》,这幅画成为俄国历史画中的精品,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有独立的想法,自由的表达及个人的色彩;也希望当代艺术家多一点对现实的反思。画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首先得是思想者。

        当然,历史画需要好的技术去表达,如果光有一个想法,没有技术,那也是非常苍白的,毕竟它是美术作品。目前画历史画的人不多,因为门槛高,集中了人物画、历史经验、人文修养、构图能力等五六种高难度技巧。历史画应该必威体育betway888传递一种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现在社会诚信度低了,一些乱画的东西被炒作成“名作”或“大家”,更需要踏实的表达语言。

        海派艺术应有“排他”性

        记:您认为历史画还肩负哪些任务?

        俞:我想把海派美术带动起来,“海派”一说应该更旗帜鲜明。解放前,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后来文化中心慢慢转移到北京,海派也被边缘化。北方人如今说海派,必威体育betway888的是一种调侃,而不是对海派实力的认可。我觉得,海派美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了一句空话,没有真正产生凝聚力。我想恢复海派本来的面目,这也是我上任后想做的一件事。当然,海派不完全是上海的地域概念,应该是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海派美术。

        记:海派的“原来”面目是什么?

        俞:上海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或者说当代文明的地方,海派是受过殖民文化教养很深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虽然有点知识分子式的矜持,但总体而言,它是在文明教养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文化追求。我们现在似乎丢掉了这一块,或者说是曲解了这一块。我们习惯用地域标签来标注海派,或者用“海纳百川”、什么都包容的姿态来标注海派。但真正的海派不是什么都包容,什么都包容也就庸俗化了。海派,其内在的自律和高要求是有排他性的,这个“他”指的是低端、庸俗,所以我们要重新树立海派的标准。

        记:若以您的作品为例,如何来佐证“海派”的特点?

        俞:拿我自己的作品来说,历史画中往往有我自己“穿越”在里面,这当中可能带一点自我对城市观察的黑色幽默,糅合到历史画的创作中,应该是有教养、睿智、但同时又不是直接暴露的一种表达。

        记:振兴海派美术,应该从哪里入手?

        俞:海派美术固然有着雄厚的基础,提及“振兴”,也并非易事。去年以来,我与上海刚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共同弘扬海派美术的共识,他们有个“刚泰美术馆”,有着十几年的收藏经验,对海派美术也“情有独钟”。我想,除了艺术家本身努力之外,社会力量的加入对海派美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我们也会举办几次大的展览。

        艺术应摒弃“刻意”性

        记:“穿越”如今是个热门词汇,但说到绘画中的“穿越”,不得不提及您的代表作《我在轻轻地敲门》。

        俞:这张画也算偶得。起初画的时候,题目没取好,作品里的猫也没有,只是画四个人的肖像,画着画着我兴奋起来了,四个人都慢慢朝外看,这不就得了!我的感觉像是捡到了“皮夹子”。在当时,这张画也表达出久违了的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之后,我又画了 《司马迁》,外界总觉得不如 《我在轻轻地敲门》,后来又画了《屈原》。画中的屈原对着出征的将士在朗诵诗,画完后我感觉始终不对,屈原对着士兵念诗的举动有点俗气。我自己觉得这幅作品很失败。

        记:这幅作品成名于1984年,那时您非常年轻,如果说那时的好作品是“偶得”,如今应该是“常得”了吧。

        俞:好东西往往不是故意为之,自然流淌出来的总是比较好的东西。过去是一种刻意的苦心经营,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的天赋和想法,一定要让人容易瞧见端倪,作品就会流于不自然。现在比起年轻那会,更放松、自然了,画画也更得心应手。

        记:所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家“越老越值钱”的状态?

        俞:哪有永远不会衰老的自然规律。很多人说年纪越大画得越好,我不这么看。对画家来说,成熟确实往往在50岁后,年龄上去了,人生历练后的那种豁达会表达在纸上或画布上,但对艺术的敏感度可能超不过年轻人。大象无形、返老还童都是一种说法吧。一个艺术家把握不了自己的时候,他的作品也多半是不成功的。

        民族化应拒绝“随波逐流”

        记:您觉得当代的画家们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了吗?

        俞:我们现在的艺术流于两点,对西方文化的随波逐流和对传统文化的随波逐流。就前者而言,很多人会习惯于一面倒,过去倒向前苏联,现在是倒向美国,说明自己拿不出东西只能听凭摆布。美国的快餐文化打压的是欧洲的精英文化,强势来袭后对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这种随波逐流要始终保持清醒,要带有批判色彩。当然这种清醒不是对着干,就是保持自己的理性看法。

        至于民族化,其实是对自己民族要求不高的一个解说,我们应该做到精致的民族化。很多人三下五除二,把易经、八卦的元素胡乱弄一下,就当民族化糊弄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就真的把这些当成了中国文化。在我看来,这种民族化是低层次、庸俗的,是利用民族主义的。这种趋向,你能撑住就好,撑不住就变成随波逐流,然后可能就变成集体降低文化标准。

        记: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历史画也是对两种随波逐流的有效抵挡?

        俞:历史画只是一个艺术平台,我希望它在中国迎接一个新时代到来之前,在梳理中国的人文、文化品格方面能起到一个作用。这个时代节奏快、浮夸成风、急于求成,我们的创作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用精英文化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才可能产生真正的世界级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hunantv.com/p/20130429/0820317013.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