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4月15日 03版 国内新闻·科教卫新闻
标题:“海归”钢琴师 琴房“白求恩”——记沪上首位外籍大学系主任、上海师大教授吴夷
记者:徐瑞哲
吴夷是位国人并不熟知的旅外华裔钢琴家,拥有美国、阿根廷双重国籍,先后在20多国80余座城市公演,近年才在国内音乐会偶尔露面。没想到,他放弃每年三四十场的演出合约,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聘书,成了沪上大学首个外籍系主任。
最近,“洋主任”任期刚满一年,钢琴系内外送他外号“白求恩”,因为他不远万里海归上海,在琴房为师生“开刀”。
难忘旧琴
走在南京西路上,吴夷总不免看一眼“凯司令”西餐所在的那幢老楼,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吴夷生于“文革”初期,3岁时能唱整段《智取威虎山》,还借来大衣帽演杨子荣。父母带他乘凉时,吴夷的街头表演令街坊邻里拍手叫好。
家里想让吴夷偷偷学艺。但被抄家后,只有两本破烂琴书“幸存”:一本是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另一本是汤姆逊 《钢琴入门教材》。吴夷至今记得,入门教材首页是一幅画,男女两个小孩手拉手齐迈步,踏在第一级台阶上,阶梯盘旋而上,穿越云层,通向城堡,“如今才知练琴就是这条漫漫不归路”。
父亲花100元淘来旧钢琴,这台西洋乐器被砸过,琴键上黑白贴片大量脱落,透过缺失的隔板看得见琴的内部。做过珠宝行当的父亲,割开白色水管,用开水煮软,再剪裁红木尺子,分别切成白键、黑键形状,一一粘上键盘。为了防止分散注意力,母亲做了布帘遮挡琴箱正面;为了避免邻居听清琴音,她又将厚厚的毛毯包住钢琴。
这就是吴夷童年唯一的玩具。“文革”结束后,上音附小招生,只招一个20人班,报名表要一清早排长队才能领到。初试完,父母想不通吴夷为何榜上无名。父亲带着他和一大叠谱子,敲开了上音院长贺绿汀的家门,贺夫人把父子俩领到钢琴边。吴夷弹了足足半小时,直到一位老先生走进房。问明原由,老者说:“这孩子没进复试,可能是漏写了名字。”此人就是副院长丁善德。
两天后,复试结束时,20多位音乐家正要离场。“各位请留步,还漏了一位考生。”丁善德起身说。吴夷上琴,三曲弹毕,老师问“你几岁”,吴夷答“9岁”。“你撒谎!”一位老师当场质疑。吴夷被吓哭了,母亲冲进场内出示了户口簿。就这样,吴夷成了这个少年班里唯一非“音乐系统”出身的子弟,与孔祥东、许忠同班。
去年,丁善德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吴夷为挽救他音乐生命的丁老倾情献演。“假如没有他,我险些再不碰琴。”
不忘谢恩
上海师大教苑楼的三楼,吴夷的工作室就在小琴房对面,两架三角钢琴占去了房间大半,这是他开课、办公和练琴的地方。工作室原本白墙白灯,吴夷买了3桶油漆刷墙,一面明黄、一面淡褐,还有两面天蓝。他还拆了两台吊扇,各装3台射灯,在钢琴前形成高光,“学生们需要在这里找到舞台感”。钢琴下面叠放着十几张小凳子,供学生旁听。
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相框,合影者有他求教过的名师,有与他一样的国际赛事金奖选手。15岁时吴夷举家移居阿根廷;次年他在当地纪念李斯特逝世150周年的钢琴赛上夺冠;17岁那年在南美著名的科隆大剧院办了首场个人音乐会。这个中国小子留着拉丁风格的“爆炸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多芬音乐学院深造,又作为交换生赴慕尼黑大学音乐学院游学。
吴夷从没洗碗打工,靠比赛和演出养活自己。大学毕业后,他代表阿根廷乐界参加世界最大音乐节之一的美国阿斯本音乐节,顿觉眼界大开,还拜了一位名师——南加州大学钢琴系教授约翰·派瑞。
派瑞主持的“大师班”9时开始。为投他门下,吴夷提前10分钟悄悄登台弹奏。琴声吸引了现场师生,派瑞聆听许久,幽默地说“今天到底是谁的课”,并当堂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南加州钢琴系?”吴夷求之不得,却也坦陈没钱。派瑞向着台下说:“谁愿意赞助这孩子,课后请到后台找我。”
果然,一位名叫古蒂·泰勒的富孀雪中送炭,只对教授说了一句“照顾好这孩子”。几年之后,首届荷尼斯国际钢琴大赛在加拿大举行,吴夷在46位一流琴手中折桂,拿到2万美元奖金,还加一份两年期25万美元的合同,与美国哥伦比亚艺术经纪公司签约。
吴夷说,一路上碰到的名师、恩人很多,他们教给自己的一切,他将还给自己的学生。眼下,吴夷直接带教1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周每人一对一授课80分钟,有时超时40分钟。上课时间由学生自选,包括双休日,“要是遇上演出和排练任务,当周一定把课补上”。
莫忘乐魂
吴夷是个对人对己同样严格的琴师。当初吴夷只是到上海师大上一门公开课,音乐学院院长李聪请他做外聘专家。谁知吴夷当场就用握手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决定,“我对上海最有感情,只要在这里,不会选择什么场地或舞台”。半年后,吴夷便来沪开课,拿国内水平的收入。“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们开始争相练琴,并请吴夷指导,”李聪说,“过去教师间不仅交流很少,更不会在练琴上花力气。”如何让“吴夷风”吹得更大,李聪专门给校领导打了报告。去年初,学校突破体制,首聘外籍人士担任系主任,大刀阔斧引进“白求恩”。
新官上任,吴夷就组织12名教师排练了近10个月,终于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长达两小时的“钢琴狂欢节”音乐会。青年教师黄倩说:“刚听说吴夷要办音乐会,真有些不理解,这可能也是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结果,黄倩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公开演出,深深感到了自身的改变。“音乐会结束后,我的表现超乎自己想象,甚至对舞台产生了留恋。”
吴夷教琴像西医手术,直指“血淋淋的事实”,比如反对所谓“高抬指”一说。他总举例说,弹琴好比最放松的散步,大脑只想着一个方向,“如果高抬腿、正步走,能从上师大走到徐家汇吗?”他认为,弹琴在于奏出乐谱上每个“小蝌蚪”背后的画面与情感,而不是挣扎于技巧、忘却了灵魂。他甚至告诉学生贝多芬是射手座的,讲述他的故事,理解他的音乐。有了这层理念,吴夷才在高起点上以赛代练,开展钢琴竞技系列“练习曲比赛”,下一步就是“协奏曲比赛”,“少有师生与周边乐器配合过,这怎么行?国际比赛的最后一轮就是协奏曲啊!”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4/15/content_1007253.htm
标题:“海归”钢琴师 琴房“白求恩”——记沪上首位外籍大学系主任、上海师大教授吴夷
记者:徐瑞哲
转载:新浪网 中国日报网 东方网 和讯网 解放网 人民网
吴夷在他的琴房兼教室弹奏自己最爱的曲子。
徐瑞哲 摄
吴夷是位国人并不熟知的旅外华裔钢琴家,拥有美国、阿根廷双重国籍,先后在20多国80余座城市公演,近年才在国内音乐会偶尔露面。没想到,他放弃每年三四十场的演出合约,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聘书,成了沪上大学首个外籍系主任。
最近,“洋主任”任期刚满一年,钢琴系内外送他外号“白求恩”,因为他不远万里海归上海,在琴房为师生“开刀”。
难忘旧琴
走在南京西路上,吴夷总不免看一眼“凯司令”西餐所在的那幢老楼,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吴夷生于“文革”初期,3岁时能唱整段《智取威虎山》,还借来大衣帽演杨子荣。父母带他乘凉时,吴夷的街头表演令街坊邻里拍手叫好。
家里想让吴夷偷偷学艺。但被抄家后,只有两本破烂琴书“幸存”:一本是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另一本是汤姆逊 《钢琴入门教材》。吴夷至今记得,入门教材首页是一幅画,男女两个小孩手拉手齐迈步,踏在第一级台阶上,阶梯盘旋而上,穿越云层,通向城堡,“如今才知练琴就是这条漫漫不归路”。
父亲花100元淘来旧钢琴,这台西洋乐器被砸过,琴键上黑白贴片大量脱落,透过缺失的隔板看得见琴的内部。做过珠宝行当的父亲,割开白色水管,用开水煮软,再剪裁红木尺子,分别切成白键、黑键形状,一一粘上键盘。为了防止分散注意力,母亲做了布帘遮挡琴箱正面;为了避免邻居听清琴音,她又将厚厚的毛毯包住钢琴。
这就是吴夷童年唯一的玩具。“文革”结束后,上音附小招生,只招一个20人班,报名表要一清早排长队才能领到。初试完,父母想不通吴夷为何榜上无名。父亲带着他和一大叠谱子,敲开了上音院长贺绿汀的家门,贺夫人把父子俩领到钢琴边。吴夷弹了足足半小时,直到一位老先生走进房。问明原由,老者说:“这孩子没进复试,可能是漏写了名字。”此人就是副院长丁善德。
两天后,复试结束时,20多位音乐家正要离场。“各位请留步,还漏了一位考生。”丁善德起身说。吴夷上琴,三曲弹毕,老师问“你几岁”,吴夷答“9岁”。“你撒谎!”一位老师当场质疑。吴夷被吓哭了,母亲冲进场内出示了户口簿。就这样,吴夷成了这个少年班里唯一非“音乐系统”出身的子弟,与孔祥东、许忠同班。
去年,丁善德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吴夷为挽救他音乐生命的丁老倾情献演。“假如没有他,我险些再不碰琴。”
不忘谢恩
上海师大教苑楼的三楼,吴夷的工作室就在小琴房对面,两架三角钢琴占去了房间大半,这是他开课、办公和练琴的地方。工作室原本白墙白灯,吴夷买了3桶油漆刷墙,一面明黄、一面淡褐,还有两面天蓝。他还拆了两台吊扇,各装3台射灯,在钢琴前形成高光,“学生们需要在这里找到舞台感”。钢琴下面叠放着十几张小凳子,供学生旁听。
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相框,合影者有他求教过的名师,有与他一样的国际赛事金奖选手。15岁时吴夷举家移居阿根廷;次年他在当地纪念李斯特逝世150周年的钢琴赛上夺冠;17岁那年在南美著名的科隆大剧院办了首场个人音乐会。这个中国小子留着拉丁风格的“爆炸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多芬音乐学院深造,又作为交换生赴慕尼黑大学音乐学院游学。
吴夷从没洗碗打工,靠比赛和演出养活自己。大学毕业后,他代表阿根廷乐界参加世界最大音乐节之一的美国阿斯本音乐节,顿觉眼界大开,还拜了一位名师——南加州大学钢琴系教授约翰·派瑞。
派瑞主持的“大师班”9时开始。为投他门下,吴夷提前10分钟悄悄登台弹奏。琴声吸引了现场师生,派瑞聆听许久,幽默地说“今天到底是谁的课”,并当堂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南加州钢琴系?”吴夷求之不得,却也坦陈没钱。派瑞向着台下说:“谁愿意赞助这孩子,课后请到后台找我。”
果然,一位名叫古蒂·泰勒的富孀雪中送炭,只对教授说了一句“照顾好这孩子”。几年之后,首届荷尼斯国际钢琴大赛在加拿大举行,吴夷在46位一流琴手中折桂,拿到2万美元奖金,还加一份两年期25万美元的合同,与美国哥伦比亚艺术经纪公司签约。
吴夷说,一路上碰到的名师、恩人很多,他们教给自己的一切,他将还给自己的学生。眼下,吴夷直接带教1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周每人一对一授课80分钟,有时超时40分钟。上课时间由学生自选,包括双休日,“要是遇上演出和排练任务,当周一定把课补上”。
莫忘乐魂
吴夷是个对人对己同样严格的琴师。当初吴夷只是到上海师大上一门公开课,音乐学院院长李聪请他做外聘专家。谁知吴夷当场就用握手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决定,“我对上海最有感情,只要在这里,不会选择什么场地或舞台”。半年后,吴夷便来沪开课,拿国内水平的收入。“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们开始争相练琴,并请吴夷指导,”李聪说,“过去教师间不仅交流很少,更不会在练琴上花力气。”如何让“吴夷风”吹得更大,李聪专门给校领导打了报告。去年初,学校突破体制,首聘外籍人士担任系主任,大刀阔斧引进“白求恩”。
新官上任,吴夷就组织12名教师排练了近10个月,终于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长达两小时的“钢琴狂欢节”音乐会。青年教师黄倩说:“刚听说吴夷要办音乐会,真有些不理解,这可能也是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结果,黄倩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公开演出,深深感到了自身的改变。“音乐会结束后,我的表现超乎自己想象,甚至对舞台产生了留恋。”
吴夷教琴像西医手术,直指“血淋淋的事实”,比如反对所谓“高抬指”一说。他总举例说,弹琴好比最放松的散步,大脑只想着一个方向,“如果高抬腿、正步走,能从上师大走到徐家汇吗?”他认为,弹琴在于奏出乐谱上每个“小蝌蚪”背后的画面与情感,而不是挣扎于技巧、忘却了灵魂。他甚至告诉学生贝多芬是射手座的,讲述他的故事,理解他的音乐。有了这层理念,吴夷才在高起点上以赛代练,开展钢琴竞技系列“练习曲比赛”,下一步就是“协奏曲比赛”,“少有师生与周边乐器配合过,这怎么行?国际比赛的最后一轮就是协奏曲啊!”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4/15/content_1007253.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