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3年2月6日 7版 言论 头条
标题:高校抓内涵建设不能忘了人才培养
作者:何云峰
最近媒体报道,中南某大学推出一项改革新举措: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中仅搞科研,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中途只考核1次,8年后验收成果。如果届时不能晋升教授或副教授,就要么转岗,要么离职。看了这则新闻,笔者感到大为震惊:难道这就是该校抓内涵建设的力度?高校过去曾经只将主要精力放在规模性外延扩张上,现在开始转向重视内涵建设,这本是应然之事,值得鼓励。但是,不能忘了,抓内涵建设的同时必须将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否则内涵建设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成为片面的追求了。
高校青年教师8年不承担教学任务,对他们本人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教师必须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任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应该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搞科研。如果不承担教学任务,怎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高校教师?这样片面地鼓励搞科研,极可能在青年教师中间形成只要科研强就是一切的大学教师职业观。而且,学校将晋升是否成功作为考核标准,这无疑是鼓励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功利性地搞科研。高校教师搞科研本来就不应该跟评职称挂在一起,职称只不过是附带性的社会承认。科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要去探究自然和社会的奥秘,是为了求真,为人类知识增长作贡献。只要用心执著地追求真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因此,怎么能用8年是否评上职称来论英雄?这简直是对“科学研究”的亵渎。学校出这样的政策表明这个学校的管理者根本不懂得大学的精髓,更不懂得什么叫科学研究,如此之“无知政策”要是推广了,岂不是祸害中国高等教育?
高校重视内涵建设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学校想尽快提升实力,出此极端政策,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不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仅谈搞科研,甚至唯科研至上,显然是忘了学校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忘了学校的根本,忘了教育的根本,这是无法原谅的。一句话,无论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是根本时刻记在心上。即使抓科研,也应该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
笔者注意到,全国开始大力抓内涵建设,但也时常会有片面理解内涵建设的情形出现,值得我们警惕。除了前述的“唯科研”倾向外,还有很多表现,例如将内涵建设等同于学科建设,等同于高价抢夺人才,等同于抢夺教育经费资源,等同于重奖教学人员。这些跟中南某大学“唯科研”的片面做法一样,都是把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这一点给忘了。高校抓内涵建设,不能变成抢钱的游戏,而是要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目的,全面整体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这个意义说,所有高校抓内涵建设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差异仅仅在于各自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不同。
链接地址: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3-02/06/content_7807.htm
标题:高校抓内涵建设不能忘了人才培养
作者:何云峰
最近媒体报道,中南某大学推出一项改革新举措: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中仅搞科研,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中途只考核1次,8年后验收成果。如果届时不能晋升教授或副教授,就要么转岗,要么离职。看了这则新闻,笔者感到大为震惊:难道这就是该校抓内涵建设的力度?高校过去曾经只将主要精力放在规模性外延扩张上,现在开始转向重视内涵建设,这本是应然之事,值得鼓励。但是,不能忘了,抓内涵建设的同时必须将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否则内涵建设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成为片面的追求了。
高校青年教师8年不承担教学任务,对他们本人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教师必须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任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应该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搞科研。如果不承担教学任务,怎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高校教师?这样片面地鼓励搞科研,极可能在青年教师中间形成只要科研强就是一切的大学教师职业观。而且,学校将晋升是否成功作为考核标准,这无疑是鼓励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功利性地搞科研。高校教师搞科研本来就不应该跟评职称挂在一起,职称只不过是附带性的社会承认。科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要去探究自然和社会的奥秘,是为了求真,为人类知识增长作贡献。只要用心执著地追求真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因此,怎么能用8年是否评上职称来论英雄?这简直是对“科学研究”的亵渎。学校出这样的政策表明这个学校的管理者根本不懂得大学的精髓,更不懂得什么叫科学研究,如此之“无知政策”要是推广了,岂不是祸害中国高等教育?
高校重视内涵建设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学校想尽快提升实力,出此极端政策,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不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仅谈搞科研,甚至唯科研至上,显然是忘了学校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忘了学校的根本,忘了教育的根本,这是无法原谅的。一句话,无论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是根本时刻记在心上。即使抓科研,也应该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
笔者注意到,全国开始大力抓内涵建设,但也时常会有片面理解内涵建设的情形出现,值得我们警惕。除了前述的“唯科研”倾向外,还有很多表现,例如将内涵建设等同于学科建设,等同于高价抢夺人才,等同于抢夺教育经费资源,等同于重奖教学人员。这些跟中南某大学“唯科研”的片面做法一样,都是把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这一点给忘了。高校抓内涵建设,不能变成抢钱的游戏,而是要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目的,全面整体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这个意义说,所有高校抓内涵建设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差异仅仅在于各自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不同。
链接地址: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3-02/06/content_7807.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