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大学生集体学“非遗”化解失传困境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05-29浏览次数:1897



来源:新闻晨报 2012年5月29日 A19版
标题:1000多种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大学生集体学“非遗”化解失传困境
记者:董川峰
转载:东方网 

        上海现有100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无人传承面临失传,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个采用“90后”大学生集体传承的方式,将“码头号子”、“海派魔术”、“舞龙”传承人请进校园,让他们手把手教学生,力图化解非遗无接班人面临失传的困境。

        多项“非遗”面临失传

        “码头号子”是上海黄浦江畔传唱的劳动者之歌,但随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逐渐在码头上应用,码头工人唱号子的越来越少。“现在上海能唱‘码头号子’老码头工人,加到一起也不足10个人,多数人身体不好,不能再唱。为这些‘老码头’们寻找‘码头号子’衣钵传人迫在眉睫。”民俗专家、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翁敏华教授感叹。

        上海的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已不为人所知,比如进入非文化遗产名录的崇明扁担戏、锣鼓书、竹刻、江南丝竹等等都面临失传的境地。

        大学生可选修“非遗”

“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家族传承,父传儿、儿传孙,但现在这种家族传承出现了断层。为此,我们就设想何不引导大学生来学一学。”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表示。

        为此,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把播音主持系的学生带到了三林,参观三林老街、三林绣庄、内史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90后”大学生在考察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都大吃一惊,“没想到民间还有这样好玩的东西。”很多学生立刻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还创作了名为“小笼包子奇遇记”的动画片,将首批进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海小吃展示给大家。

        此后,学院先从“码头号子”、“海派魔术”、“舞龙”入手,将传承人张小冲、陆大杰等请进校园,开设选修课,让学生从传承人那里直接学习“非遗”。

        今年,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将先在嘉定区和浦东新区进行“非遗”的挖掘,接下来还会扩展到上海的其他区县,然后向全国扩展。

[相关链接]

舌尖上的上海非遗

首批进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吃

● 鼎丰乳腐酿造工艺

●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

● 高桥松饼制作技艺

● 凯司令蛋糕制作技艺

● 绿杨村川扬菜点制作工艺

●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

● 钱万隆酱油酿造工艺

●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 王家沙本帮点心制作技艺

● 杏花楼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 真如羊肉加工技艺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2-05/29/content_813281.ht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