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11-07浏览次数:2686


????来源:光明日报11月7日第2版(教科文卫版)

????记者:曹继军

????在上海的中小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了两个70%——70%的教师和70%的校长。上海师范大学追踪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趋势,围绕国际化大都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坚持特色办学,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

????实施素质教育 倡导“德艺语技”全面发展

????“只要你有一处闪光,我就充分肯定,将你推向聚光灯下尽情展示”——2003年开始,每年年末的师大校园都会上演一场隆重的“师大之星”颁奖典礼,礼堂前的星光大道上,一批在全国和上海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明星闪亮登场,接受学校的嘉奖。

????颁奖典礼背后蕴含着这样的理念: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德、艺、语、技”全面发展。校长俞立中表示,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在对一所大学的评价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因而,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近几年,上海师大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学校提出要给学生贴上“三张标签”:“外语强”、“动手能力强”和“综合素质好”。2003年,在坚持“英语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聘请一批外籍教师为本科生开设英语口语课,使外语实际应用能力逐渐成为上师大毕业生的亮点。2005年,推出由校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主讲的综合素质系列讲座,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与文化修养。

????探索教师教育模式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上海中小学中,70%的教师和70%的中小学校长来自上海师大。他们中间,涌现出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唐盛昌和刘京海、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一批杰出人物。这也是上师大教师教育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针对传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过短、效果不理想的弊端,上海师大开展了三阶段教育实习新模式的研究。这种新模式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规律,把实习分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三个阶段,实践结果得到了学生和实习学校的充分肯定,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2002年,三阶段教育实习正式列入培养方案,该项研究成果获得2004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适应发达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高的需要,上海师大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小学教育专业由专科向本科升级的探索,成为全国第一批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师范大学。

????2003年10月,上海师大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区”的合作协议,派出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家教授分赴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担任教育顾问或挂职副校长,深入学校实践第一线,了解中小学教改的新问题,进行诊断与研发,促进学校发展。这种做法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创新社会实践平台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文明修身”、“爱心学校”、“三百行动”、“五进社区”,这些具有很高社会认知度的品牌项目,都是上海师大创立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载体。

????上海师范大学21幢学生宿舍包括685个厕所在内的公共场所,全部由学生自己清扫——1998年,上海师大在学生中开展了以“清洁校园”为主题的“文明修身”活动。如今,“文明修身”成为师大学生的必修课:在校4年中,学生必须以寝室为单位负责楼道、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还必须在500个校园清洁点轮流劳动两个月,考核合格方能毕业。

????2003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发挥高校“智力库”和“推进器”作用,推出“三百行动”:以大学生志愿者为教师建百所爱心学校,利用学校综合学科和人才资源的优势作百场社区讲座,鼓励大学生寻找闪耀城市精神的百位可爱之人。“三百行动”直接服务对象突破3万人次。今年,上海师大暑期社会实践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以“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35项。社会实践成为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学生得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